9月20日至28日,我与41位全市机关党建战线同仁一道,参加了工委组织的全市机关党务干部“兵团精神”培训班。短短7天的培训,一路行、一路听、一路看、一路思,深感收获满满、受益良多。通过前期策划、衔接、报名,全委会专门研究和主要负责人提出要求,到临行前夜间航班取消、果断更改航线顺利成行并圆满完成培训任务,再次体现了组织者的用心;通过对方接洽单位--新疆建设兵团党校领导的出面、周到的安排、细致的服务,真切感受了对我们这个班次的重视和他们党性教育事业的发展;通过一堂堂讲述、一件件实物、一幅幅照片、一个个现场、一次次体验,深刻感受了兵团精神、三五九旅精神、胡杨精神的伟大力量;通过在机场、宾馆、沿途体验的新疆对疫情防控之严,在城市、乡村看到的欣欣向荣之貌,真实感受了新疆治疆稳疆的精细和发展变化的现状。总的感到,这是一次伟大精神的感悟之行、重要时间节点的难忘之行、跨越东西的体验之行、增进交流的互鉴之行、有益工作的启发之行。通过培训学习,感受最大的还是沂蒙精神与兵团精神同根同源、同荣同光,已经成为激励临沂人民、山东人民、兵团人民、新疆人民乃至全国人民不懈奋斗的精神伟力。 一、沂蒙精神与兵团精神有相同的“源” 沂蒙精神之“源”,来自于“派兵到山东去”等党的英明决策和正确领导,来自于减租减息等根据地的利民政策,来自于部队官兵保护群众、“满缸行动”、“净院行动”等一言一行,有了“军爱民”,才有了“民拥军”。兵团精神同样,首先来自于毛主席派王震率20万大军“一手拿枪、一手拿镐”屯垦戍边的战略决策,来自于一大批热血青年响应毛主席“到新疆去、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”的伟大忠诚,来自于一代代兵团人不与民争水、争地、争利的“甘于吃苦、甘于奉献”的实际行动。“艰苦奋斗、无私奉献”是沂蒙精神精神和兵团精神的“同音符”,是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“活化石”,是伟大建党精神的“生动写照”。今天,我们弘扬沂蒙精神、学习兵团精神,最好的行动就是把这种精神之“源”转化为推动新时代机关党建高质量发展的“动力源”,进一步回答好“我是谁、为了谁、依靠谁”这一世界观问题,进一步检验好“为什么抓、如何抓、抓到什么程度”这一方法论问题,进一步书写好“过去拚得怎样、现在状态如何、如何开创新局”这一实践论问题,把培训学习的精神“洗礼”,转化形成思想改造的心灵“洗礼”,推动形成工作进位的状态“洗礼”。 二、沂蒙精神与兵团精神有相同的“根” 沂蒙精神和兵团精神一样,是一种形成于群众、体现于群众、光大于群众的群体精神、群众精神。在沂蒙,从战争年代的沂蒙六姐妹、担架队、浮桥队,到建设时期和改革开放时期的刘嘉坤、梁兆利、王传喜,折射了一个年代、一个群体、一种精神。在新疆建设兵团,沙海老兵留守和田、抗美援朝胜利之师屯垦戍边、2.5万山东人入疆、7000湘女下天山、10万上海知识青年到大西北,反映的也是一个个群体。沂蒙精神和兵团精神体现的是人民的觉悟、人民的力量、人民的精神,这是两种精神共同的“根”。今天,我们弘扬沂蒙精神、学习兵团精神,就是要通过“寻根求源”、“寻根问道”,进一步强化“人民至上”的理念、落实“人民至上”的举措。具体到机关党建工作,就是要把“人本思想”贯穿于党建工作的全过程、各方面,围绕党员干部所思所想所需盼,释疑解惑、引导疏导、统一思想、凝聚力量。要突出党建工作的“人本性”特点,在强调政治性、一体化的同时,注重量体式、个性化,切实解决好被组织、被活动的问题。要突出机关党建的“群众性”特点,针对机关党员集中、干部集中、权力集中的实际情况,既抓“关键少数”又抓“绝大多数”,不断细化延伸教育、管理、监督的视角和手臂,做到党建工作全覆盖、无盲区。 三、沂蒙精神与兵团精神有相同的“魂” “最后一碗米做军粮,最后一块布做军装,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,最后一件老棉袄盖在担架上”,这是沂蒙精神的标志性体现;“献了青春献终身,献了终身献子孙”、“生在井冈山、长在南泥湾、转战数万里、屯垦在天山”,这是兵团精神和三五九旅精神的生动性描述。是什么力量支撑着沂蒙人、兵团人如此奉献、如此牺牲?答案也是惊人的一致,这就是对党的忠诚、对子弟兵的爱戴,这就是信仰的力量、精神的力量。“吃苦耐劳、甘于奉献”是沂蒙精神和兵团精神共同的“魂”。今天我们弘扬沂蒙精神、学习兵团精神,就要抓住这个“魂”、树牢这个“魂”、践行这个“魂”。在今后的机关党建工作中,要结合“创、做”活动,进一步做好沂蒙精神“光大弘扬、融入融合、践行力行”三篇文章。开展学习教育,要不忘沂蒙精神这个主题,每年围绕这个主题开展多种形式的深化学习、扩大宣传,不断挖掘、提升新时代沂蒙精神的内涵。开展组织生活,要融入沂蒙精神基因,围绕沂蒙精神的点、线、面组织开展组织生活、主题党日和党课教育,切实把沂蒙机关党建的“红色印记”落实到各个单位、各个领域、各个支部。抓工作推进,要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甘当为民服务的孺子牛、创新发展的拓荒牛、艰苦奋斗的老黄牛,做新时代践行沂蒙精神的模范。 四、沂蒙精神与兵团精神有相同的“果” 今日的沂蒙大地山清水秀、政通人和、社会安定、人民群众安居乐业,处处生机盎然、一片繁荣景象,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,一些主要指标已经跃上全省靠前的位次。今日的新疆社会稳定、民族和睦、城市文明、农村发展,昔日的戈壁滩、大沙漠得到有效治理,一改许多人对新疆的传统印象。解读沂蒙、新疆大发展、大变化的“密码”,传统、弘扬、践行沂蒙精神、兵团精神,是两地共同的给出的答案,是沂蒙精神和兵团在两结出的丰硕成果。今天,我们弘扬沂蒙精神、学习兵团精神,最好的行动,就是把这个“果”进一步做大、做优、做强。当前,各级机关党组织要结合当前正在开展的党史学习教育,精心组织开展为民办实事活动,把群众所需、职责所系、近期能做的实事,实行清单式管理,实行项目化运作,落实责任制考核,确保各项为民实事件件有着落、件件得落实。
|